日前,笔者来到海拔1000米的白草畔景区门口看到,在南侧房子前面,一个黄色小桌正面标注百草畔防火检查站,这个房子也是工作人员居住的地方,杨洪新和张海新正在这里值班。据杨洪新介绍,白草畔景区属国家级森林公园,主要树种为松树、桦树、柞木等,森林覆盖率达95%以上。该景区位于太行山和燕山交汇处,因地理位置比较特殊,特设置防火检查站。去年10月1日进入森林草原防火期以来,他们二人就在百草畔防火检查站24小时驻防驻守。 杨洪新说:“这里海拔较高,山风也大,越是极端天气越怕有人上山,所以白天他们几乎都在户外坚守,发现有人进入山林就用小喇叭喊话或上前检查,一点也不敢大意。他顿了顿继续说,刚过春节那几天真冷,这里简直就是滴水成冰,穿着棉大衣都懂得瑟瑟发抖,可那又是春节人们放假的时间,每天都有人到景区附近玩,我们更是倍加小心。现在气温回升了,早晚天气还很冷。但这也是气候干燥更容易发生火灾的时候,所以一点也不能放松警惕……”他一边说一边搓着手。杨洪新他们值班的这个检查站,是涞水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检查站中海拔最高的一个。涞水县位于保定市最北部偏西,太行山东麓北端,与北京接壤110公里。全县总面积1662平方公里,山区、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.3%,共有林地143.47万亩,草地43.51万亩,属森林防火一级火险县,草原高火险区。全县15个乡镇就有防火乡镇11个,重点防火区域涉及30个环京村,2个国营林场的25个林区,河北金华山-横岭子褐马鸡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野三坡风景名胜区。随着气温逐渐升高,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进入关键时期。为有效预防和遏制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,涞水县积极行动,多措并举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。超前安排部署,突出重点抓管控。植树千日功,一把火烧空,该县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,确定了环京乡村、国有林区、旅游景区、火情高发区、火情敏感区五大重点区域。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,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督促检查,定期调研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;县森防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,每周进行风险研判,印发预警提示通知,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,并研究制定《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指南》,为全县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提供政策指导;各乡镇人民政府、森防指各有关成员单位紧密结合自身职责分工,开展隐患排查,强化值班值守;对重点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,责任到人,对智力、精神障碍人员及少年儿童等重点人群进行动态监管,与监护人签订责任书。狠抓队伍建设,强化保障筑根基。县森林消防专业队伍160人,防火期内全部靠前驻防,坚持带装巡逻。全体队员单兵防护装备齐全,为应急救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大队制定《专业训练计划》并严格执行,定期组织救援培训与应急演练,全面提升队员的专业素质和实战能力。除专业队伍外,11个乡镇均建立了一支防火队,组织相关培训演练30多场次。全县护林(草)员1700名分片划区开展巡查巡护,确保发现险情及时上报,及时处置。实行联防联控,密织防火安全网。该县严格落实“村级15分钟响应、乡级30分钟救援、县乡村协调联动”快速反应机制,积极推行违法违规野外用火举报奖励机制工作,深入推进“林长+警长”“林长+检察长”“林长+法院院长”协作机制,统筹制定了定期会商、信息共享、协同作战等制度。在源头管控方面,以农事用火、祭祀用火、施工用火为重点,严格落实野外火源管理规定。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,强化地面瞭望,加强日常巡查,密切监测火情。设置防火检查站91个、防火码63处,严格执行“四不放行”管控措施,严防携带火种进山入林;新建蓄水池罐68个、防火隔离网29公里,有效隔离火源,切实为火灾扑救做好准备;视频监控中心177个可视监控探头,24小时值班值守,及时发布火情信息,确保第一时间采取针对性应急措施。(杨志民)
● 来源:人民日报客户端、涞水县应急管理局
|